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 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作者:Adrian;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历史上每个加密周期中,最丰厚的投资回报都是通过早期押注新的底层基础设施原语(PoW、智能合约、PoS、高吞吐量、模块化等)而实现的。如果看看 CoinGecko 上排名前 25 的代币,我们会发现只有两种不是 L1 区块链原生代币(不包括挂钩资产):Uniswap 和 Shiba Inu。这一现象在 2016 年由 Joel Monegro 首次理论化,他提出了「胖协议理论」 。Monegro 认为,Web3 和 Web2 在价值累积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基础层累积的价值比建立在之上的应用程序所捕获的价值之和还要大,而价值来源于:

  • 区块链具有一个共享数据层,交易在该层上进行结算,从而促进正和竞争并实现无需许可的可组合性。

  • 代币升值 -> 引入投机参与者 -> 初始投机者转化为用户 -> 用户 代币升值吸引开发者和更多用户等等,这个路径形成了正向飞轮。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快进到 2024 年,最初的论点经历了无数次行业争论,同时行业动态也发生了几次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对肥胖协议理论的原始主张提出了挑战:

1.区块空间的商品化:在以太坊区块空间溢价的情况下,竞争性 L1 崛起并成为资产类别定义者。竞争性 L1 通常估值数十亿美元,建设者和投资者几乎每个周期都被竞争性 L1 所吸引,每个周期都会出现新的「带来差异化」的新区块链 ,它们让投资者和用户兴奋不已,但最终成为「鬼链」(比如 Cardano )。虽然存在例外,但总体而言,这导致了市场上区块空间过于丰富,而没有足够的用户或应用程序来支持。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2.基础层的模块化:随着专用模块化组件数量的增加,「基础层」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复杂,更不用说解构堆栈每一层所产生的价值了。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转变可以肯定的是:

  • 模块化区块链中的价值在整个堆栈中是分散的,并且对于单个组件(例如 Celestia)来说,要获得高于集成基础层的估值,就需要其组件(例如 DA)成为堆栈中最有价值的组件,并在其上构建「应用程序」,从而比集成系统拥有更多的使用量和费用收入;

  • 模块化解决方案之间的竞争推动了更便宜的执行 / 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费用

3. 走向「链抽象」的未来:模块化本质上会在生态系统中造成碎片化,从而导致繁琐的用户体验。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在何处部署应用程序的选择过多;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要克服重重障碍才能从链 X 上的应用程序 A 转到链 Y 上的应用程序 B。幸运的是,我们很多聪明的人正在构建一个新的未来,用户在不知道底层链的情况下就可以与加密应用程序交互。这一愿景被称为「链抽象」。现在的问题是,在链抽象的未来中,价值将在何处累积?

我认为,加密应用程序是我们构建基础设施方式转变的主要受益者。具体来说,以意图为中心的交易供应链,具有订单流排他性和用户体验、品牌等无形资产,将日益成为杀手级应用的护城河,使它们能够比现在更有效地实现商业化。

订单流的排他性

自从以太坊合并和引入 Flashbots、MEV-Boost 以来,MEV 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由搜索者主导的黑暗森林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部分商品化的订单流市场,当前的 MEV 供应链主要由验证者主导,验证者以供应链中每个参与者的出价形式捕获了约 90% 的 MEV。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以太坊的 MEV 供应链

验证者从订单流中获取了大部分可提取价值,这让交易供应链中的大多数参与者都感到不满。用户希望因生成订单流而获得补偿,应用希望从用户的订单流中保留价值,搜索者和构建者希望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追求价值的参与者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他们尝试了多种策略来提取 alpha,其中之一就是搜索者 - 构建者集成。这个想法是,搜索者打包区块的被包含确定性越高,利润就越高。大量数据和文献表明,排他性是竞争市场中获取价值的关键,拥有最有价值流量的应用程序将拥有定价权。

这与 Robinhood 的商业模式类似。Robinhood 将订单流出售给做市商并获取回扣,以此维持「零费用」交易模式。像 Citadel 这样的做市商愿意为订单流付费,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套利和信息不对称获利。

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私人内存池进行,这一点进一步显现出来,最近在以太坊上创下了 30% 份额的历史新高。应用程序意识到所有用户订单流的价值都被提取并泄露到 MEV 供应链中,而私人交易允许围绕粘性用户实现更多的可定制性和商业化。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随着链抽象时代到来,我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在以意图为中心的执行模型下,交易供应链可能会变得更加分散,应用程序会将其订单流导向能够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执行的解算器网络,从而推动解算器竞争以压低利润率。然而,我预计大部分价值获取将从基础层(验证器)转移到面向用户的层,中间件组件很有价值但利润率很低。能够生成有价值订单流的前端和应用程序将拥有对搜索者 / 解算器的定价权。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未来可能的价值累积方式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情况在发生,利用应用程序的特定排序(例如预言机可提取价值拍卖,Pyth、API3、UMA Oval)的利基订单流形式,借贷协议重新获得了原本会流向验证者的清算出价订单流。

用户体验和品牌作为可持续护城河

如果我们进一步细分上面提到的 30% 的私人交易,它们大多数来自 TG Bots、Dexes 和钱包等前端: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尽管人们一直认为加密原生用户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但最终还是看到了一定程度的留存率。品牌和用户体验都可以成为一条有意义的护城河。

用户体验:通过在 Web 应用程序上连接钱包来引入全新体验的替代前端形式,毫无疑问会吸引需要特定体验的用户的注意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BananaGun 和 BONKbot 等电报机器人,它们已经产生了 1.5 亿美元的费用,它们使用户可以在舒适的电报聊天中交易 Memecoin。

品牌:加密货币领域的知名品牌可以凭借赢得用户的信任来提高收费。众所周知,钱包应用内交换的费用非常高,但却是杀手级的商业模式,因为用户愿意为便利而付费。例如,MetaMask swap 每年产生 2 亿多美元的费用。Uniswap Labs 的前端费用交换自推出以来已经净赚了 5000 万美元,以官方前端以外的任何方式与 Uniswap Labs 合约交互的交易都不会收取这笔费用,但 Uniswap Labs 的收入却还在增长。

这表明,应用程序中的林迪效应与基础设施一致甚至更明显。通常,新技术(包括加密货币)的采用遵循某种 S 曲线,随着我们从早期采用者转变为主流用户,下一波用户将不那么成熟,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降低,这使得能够达到临界规模的品牌能够以创造性的方式获利。

开发基础设施没前途,应用才是未来方向?

加密货币的 S 曲线

结束语

作为一名主要关注基础设施研究和投资的加密货币从业者,这篇文章绝不是要否定基础设施作为加密货币中可投资资产类别的价值,而是在思考全新基础设施类别时,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基础设施类别使下一代应用程序能够为 S 曲线上方的用户提供服务。新的基础设施原语需要在应用程序级别带来全新用例,以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应用程序级别存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中用户所有权直接引导价值的累积。不幸的是,我们可能已经过了 L1 的市场阶段,在这个阶段,押注每一个新的闪亮的 L1 都会带来指数级的回报,尽管那些具有有意义的差异化可能仍然值得投资。

即便如此,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思考和理解不同的「基础设施」:

  • 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改善终端用户体验的代理经济、持续优化资源分配的计算和推理市场,以及扩展区块链虚拟机计算功能的验证堆栈。

  • CAKE 堆栈(https://frontier.tech/the-cake-framework):我上面的许多观点都表明,我相信我们应该朝着链抽象的未来发展,而堆栈中大多数组件的设计选择仍然很大。随着基础设施支持链抽象,应用程序的设计空间会自然增长,并可能导致应用程序 / 基础设施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

  • DePIN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 DePIN 是加密货币的杀手级现实世界用例(仅次于稳定币),这一点从未改变。DePIN 利用了加密货币擅长的一切:通过激励措施实现资源的无许可协调、引导市场和去中心化所有权。虽然每种特定类型的 DePIN 网络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特定挑战,但验证冷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巨大的,我非常高兴看到具有行业专业知识的创始人将他们的产品带入加密领域。

查看更多

山寨之王为何陷入危机?

朝向完全模块化的分型扩容,是 Vitalik 在 18 至 19 年时对以太坊终局的一种设想。即底层围绕 Data Availability 优化,上层无限扩容,从而跳脱出公链三角悖论,以太坊成为万链结算层,最终实现区块链扩容游戏的 End Game。

在确定了该构想的可行性后,以太坊横纵两端的路线图开始急速推进。23 年随着主链与 Beacon Chain(信标链)在上海升级中的合并成功,模块化的主旋律开始覆盖以太坊生态,到如今坎昆升级后朝 EIP4844 迈出的第一步,主链本身已经无限逼近于 Vitalik 在早年间的构想。其上层亦是百花齐放,Gas、TPS、多样性,都在逐步碾压曾经的对手。可以说,除了割裂感这个缺点以外,所有异构链关于 Ethereum Killer 的叙事都应该要宣告翻篇了。但与之相反的残酷现实是,TON 与 Solana 在不断崛起,诸多抄袭模块化叙事的 Infra 项目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上甚至要优于 ETF 加持的「模块化正主」,这一现状的归因究竟是什么?

从转型 POS 到发展 Layer2 是近期批判以太坊多宗「罪行」的主要焦点,但在我看来在推进模块化这件事上,以太坊开发者与 Vitalik 并没有任何错。如果非要说有,那可能是将这一进程推进的太快以及过于理想化,我曾在年初的文章中写过一段话,大致意思如下:如果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之外有大量运用的价值,Mass Adoption 也终将到来,那么以太坊转向模块化才有意义。很显然,在这点上以太坊过于理想化,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能证明这两点是真实存在的。在对 DA 的定价曲线上也是如此,以当前 Layer2 的现状来说,想象中的应用层爆发并没有到来。其次,大量通用链也基本仅存 ARB、OP、Base 这几个顶流还在保持活跃,仅靠 DA 收入完全不可能满足以太坊的正向循环。余下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Gas 消耗在呈几十甚至上百倍的降低,曾经需要购买 0.1ETH 才能做完的事情,如今仅靠 0.001ETH 就能做完,而用户的活动并没有几十至上百倍的增长,使得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但是,在最大限度保持去中心化与安全性的前提下,推动公链向大规模采用发展,似乎也没错。以太坊能把八年以来画的「饼」逐渐变为现实,这点在加密世界中已是难能可贵。可惜的是现实本就是功利至上,市场不会为理想买单,在应用及流动性匮乏的当下,技术理想派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还将持续加深。

二、人性

以太坊的理想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应用层未来的判断中,在人性的判断上也是如此。当前 Layer2 被热议最多的问题有两点:1.中心化 Sequencer(排序器);2.Token。从技术角度来说,Layer2 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但从人性的角度看,头部 Layer2 项目,不可能把排序器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拱手让人。除非,去中心化这三个字能盘活 Token 并实现更大的利益。比如,刚刚提及的几个头部 Layer2,当然完全有能力将排序器去中心化,但他们不会这么做。因为它们皆是自上而下,通过巨额融资烧出来的项目,其诞生方式就非常 Web2,运营逻辑也是如此。社区成员与 Layer2 的关系,更类似消费者与云服务器运营商的关系。譬如,经常使用亚马逊的 AWS 服务器也许能收到一些优惠券和现金返现,Layer2 也是如此(空投)。但排序器收入是 Layer2 的命根,从项目方的角度来说。设计、融资、开发、运营、硬件购置,每一环都不需要社区支撑,在他们的逻辑里用户并没有多大贡献(这也是为什么许多 Layer2 项目方总是对用户态度恶劣),更别提社区想把排序器去中心化。仅用道德感束缚不了 Layer2,要想将排序器尽量去中心化,就得从 Layer2 项目方的利益角度设计一种新的排序器方案,但显然这种方案的争议性会很大,更好的做法是把路线图上去中心化 Sequencer 的部分给抹去,或者搁置到路线图中看不见的地方。如今的 Layer2 与以太坊拥抱模块化的初衷来说完全相悖,大部分 Layer2 只是在偷换概念并瓜分以太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再来说 Token,Layer2 这种形态的公链,在加密中还是一个新鲜产物,从以太坊、Layer2 项目方、社区三种不同角度来看,Token 的存在都十分矛盾。我们依照顺序说起,从以太坊的角度来说,Layer2 不应该存在 Token。Layer2 对于以太坊只是一个需要跨链使用的「高性能扩容服务器」,只收取用户服务费,对两者来说都是健康的,通过最大限度维稳 ETH 的价值和地位,才能长久的将业务做下去。换个更具象化的说法,如果将整个二层生态比作欧盟,那么维护欧元稳定是必须的。如果大量成员国都在发行本国货币削弱欧元,那么欧盟及欧元最终都将不复存在。比较有趣的是,以太坊并不限制 Layer2 发币,也没有限制 Layer2 是否要将 ETH 作为 Gas 费。这种规则上的开放态度,确实很「Crypto」。不过,伴随 ETH 的持续走弱,「欧盟成员」已经蠢蠢欲动了,在头部 Layer2 的发链工具中基本都明确标注了,项目可以将任何 Token 作为 Gas,项目可以选择任何已集成的 DA 方案。除此之外,一键发链还会促成二层小联盟的诞生。

另一方面,我们再从 Layer2 及社区的视角出发,即便 ETH 在未来强势反弹,Tokne 的处境还是很尴尬。对于发币,头部的 Layer 其实早期都是非常犹豫的。除了上文中处于 ETH 的对立面问题外,还有如下几点,监管风险、不缺钱不需要通过 Token 维持开发、Token 赋能的尺度不好做、直接使用 ETH 能最快地促进 TVL 及生态增长,自己发 Token 可能与这件事形成矛盾,流动性也不可能比 ETH 强。

依旧是人性的问题,凭空印出数十亿的钞票,没有人能拒绝。再者,从社区成员以及生态发展的角度来说,Token 似乎也应该存在,如此,除了收取固定服务费外,还有个随时能套现的国库,何乐不为?但 Token 的设计又要结合上述问题,将赋能最小化。于是一堆不需要通过 POS 质押及 POW 挖取的空气代币就诞生了,它们的功能有且仅有投票,每次线性释放还要从市场瓜分大量流动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毫无驱动力的 Token 在一次性空投后将持续下跌,对于社区和资方都拿不出一个好的交待,那么要赋能吗?任何具有价值的赋能都将与上述问题形成矛盾,最终陷入两难之间,四大天王的代币状况也可以很好地印证上诉问题。

不发 Token 的 Base 如今远比 Zks、Starknet 滋润,其排序器收入甚至已经超过了 Superchain 的创造者 OP。这在之前关于注意力经济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借用社媒影响力、运营、拉盘创造生态中 MEME 及多个项目的财富效应,其实是一种间接多次的小空投,这远比直接发币再一次性空投要健康得多。 除了创造持续的吸引力外还能规避大量问题,每个月从排序器收入中拨出一部分就可以持续活跃并构建良性生态。再说一嘴,当前 Web3 的积分玩法只是学到 PDD 的皮毛,Coinbase 在细水长流的运营之道上,远胜铁顺这种暴发户。

三、恶性竞争

一层与二层同质化,二层与二层亦是同质化。这种现状源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本轮没有几个独立应用能支撑起一条应用链,少数能支棱起来的还「跑路」了(DYDX)。从现状来看,可以说所有 Layer2 的目标用户都是一致的,甚至和主链都是一致的。一个极其不好的现象也由此而生,二层在不断蚕食以太坊,二层和二层之间还要恶性竞争 TVL。没人搞明白这些链有什么区别,用户只能靠积分活动判断今天要将钱存在哪里,交易要去哪里刷。同质化、割裂、流动性匮乏,在 Web3 的公链生态中,能同时占据上诉三点的,以太坊目前确实是独此一家。这些问题同样源自以太坊本身开放精神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也许很快就能看到大量 Layer2 被自然淘汰,中心化问题还将引发各种各样的混乱。

四、领导者不懂 Web3

不管是从前的 V 神,还是现在 KOL 嘴里的「小 V」,Vitalik 在基建方面的贡献确实促进了整个圈子自中本聪时代之后的繁荣,这一点有目共睹。然而 Vitalik 现在之所以被叫做「小 V」,除了私生活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论调,即以太坊教主不懂 DApp,更不懂 DeFi。我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可这句话的,不过在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前,我还想先明确一件事,Vitalik 就是 Vitalik,也只是 Vitalik。他并非无所不能的神明,也并非一无是处的独裁者。Vitalik 在我眼里其实算比较谦虚且工作学习积极的公链领导者,如果你阅读过他的博客应该不难发现,他每个月都会更新一至三篇关于哲学、政治、Infra、DApp 相关的讨论,在推特上也乐于分享,相比于一些公链领导者喜欢时不时抨击以太坊,Vitalik 则要务实得多。

说完好话,我们再说点反面的,Vitalik 在我眼里有三个问题:

1.他对这个圈子的影响力太大了,小到散户,大到 VC。所有人都被他的一言一行所影响,To Vitalik 创业也是 Web3 项目方的病态风向;

2.他对自己看好的技术方向比较执着,有时甚至会去站台;

3.他也许真的不懂加密用户需要什么。 

我们先从以太坊的扩容说起,以太坊急需扩容的论调,往往是以 21 至 22 年,外部流动性四溢带来的超高链上访问为支撑。但 Vitalik 每次谈起这个事,好像真的不太明白,这明显是一个短期现象,以及,用户在链上又是为何而来。另一点是,在 Layer2 上他无数遍地强调 ZK 具备怎么样的技术优越性,但 ZK 在用户体验以及生态发展上明显不是那么友好。如今,To Vitalik 创业的大量 ZK Rollup 别说 T2、T3 梯队的,甚至是头部的两大天王都已经处于垂死边缘,Optimistic Rollup 三巨头的表现也优于数十个 ZK Rollup 之和。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些,比如去年年中,关于 MPC 钱包的批评存在以偏概全,直接站台 AA 钱包。再早点还提出过 SBT,落地到应用上却十分鸡肋,以至于后来也无人提起。可以说 Vitalik 在近年支持的技术方案,在市场表现上都不尽如人意,最后,近期关于 DeFi 的发言也令人困惑。综合多方面来看,只能说 Vitalik 并不完美,他是优秀且怀抱理想的开发者,但同时他也缺乏对用户群体的理解,偶尔还会对一些了解不够深入的事物发表主观意见。行业需要对他祛魅,也要对关于他的争议明辨是非。

五、从虚拟到现实

从 2016 年的 ICO 热潮开始,到 2022 年的 P2E 泡沫。在基建受限于性能并不断发展的历史中,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与之匹配的旁氏玩法及新兴叙事,从而推动着行业向更大的泡沫前进。而当下我们正在经历泡沫破裂的时代,巨额融资的项目在自我毁灭、高大上的叙事一再失灵、比特币与山寨价值断层。如何做有价值的事情,是我今年在多篇文章中都会持续输出的主要观点。由虚向实也是当前的主要风向,在以太坊拥抱模块化之时,很多人说以太杀手的叙事该翻篇了。但如今最火热的生态是 TON 与 Solana,两者有任何改变 Crypto 的创新吗?比以太坊更去中心化或者安全?都没有,甚至在叙事上也没有任何翻陈出新,他们只是把那些听起来很玄乎的东西做的更像应用,在更贴近 Web2 的水准中融入链的优势,仅此而已。

在内部体量几何倍增长,外部流动性匮乏的背景下。努力寻求新叙事,同样填不满以太坊二层的区块空间。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以太坊理应先解决二层的割裂与内部腐坏。尤其是,在上文没提到的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EF),为什么在大量挥霍资金的情况下,没有起到与之相匹的作用?二层基建极度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依旧要把基建资助的优先级列为最高?连 Cex 的领头羊都在放下身段,寻求变革。EF 作为加速生态系统成长的关键组织,却在逆向而行。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